电视直播
电视点播
广播直播
新媒体矩阵
弘扬中国精神与中国话语表达
2016-10-17 16:45:39来源:光明网责编:郭晓晖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全国文艺界掀起了学习习主席讲话、反思文艺现状的热潮。可以说,习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恰当其时。对于文艺界的拨乱反正、匡扶正义,使文艺在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讲话也同时提示我们,中国的文艺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和中国的情境之中,离开了这个基础,中国文艺就不可能尽其应尽之作用。尤其重要的是,中国文艺还将面对世界未来发展的情境而担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中国文艺就必须体现中国精神,构建中国话语。

    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没有精神,将情无定所,魂无依归。没有精神,一个民族只能是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一盘散沙。”这个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文艺的本质以及当前中国文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托物言志”是中国传统文艺中的一种表现手法,这也表明,任何艺术作品中如果无“志”可言,则一定是言之无物,缺乏精神和理想,就不会感动人,影响人。因而联系到中国文艺现状,我们不得不为此而担忧:思想贫乏、作品空洞、唯利是图,表现为当今文艺界的突出问题,以致出现了习总书记讲话中指出的 “抄袭模仿、千篇一律”、“单纯感官娱乐”、“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等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也说明了,当今中国文艺界不仅缺乏创造力,更缺乏一种向上的精神。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如果失去了这种向上的精神,就“只能是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一盘散沙。”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提“时代精神”,更要看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时代精神”。

    可以说,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精神”,但我们要问的是,这种精神是不是可以代表这个时代?或者说,它代表了这个时代什么样的一种精神?“时代精神”必须要置入整个历史长河之中去看待,这种精神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神相一致的。这种精神就是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艺作品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时代,深入时代,才能真正把握时代精神,反映时代精神的本质,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无愧于这个时代。

    实际上,对中国精神的把握还涉及到另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中国精神不是虚幻的,而是与具体的现实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今中国文艺界存在的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本体精神的缺失而只能借助于西方的眼睛。因此,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指出,“不能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更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在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没有中国精神和中国话语的支撑,中国文艺不仅将失去方向,而且将永远成为别人的传声筒和复印机——精神是内涵,而话语则是理论支撑和表达方式。二者合一则构成中国文艺的真正软实力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中国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有了这个基础,中国文艺才能奠定自己的立场,才能在与现实的结合中形成当代表达。同时,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意义,不仅在于使中国文艺具有中国精神,以表达中国人的审美和情感,而且还在于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看待世界和表达世界的方式。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