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
电视点播
广播直播
新媒体矩阵
【大国工匠】与“时代”同行的电工——王亮
2016-10-12 11:24:45来源:新华网责编:郭晓晖
分享到:

    原标题:与“时代”同行的电工——记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王亮


王亮所在企业工厂一角 (李旭摄)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 (李旭)他衣着普通,朴实厚道,但有一股东北人永不服输的犟劲;他靠自学修完高等院校电气专业的全部课程;他曾经一年里有300天时间在祖国各地安装施工,所在施工现场总能看到他加班加点埋头苦干的身影;他先后参与了百余台重大机械装备的安装调试,解决了诸多棘手的技术难题;他禁得住国外给出的高薪诱惑,只为把知识、技能奉献给自己的祖国和企业。他就是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王亮。



王亮(图中左二)在会议中 (李旭摄)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王亮在小的时候就对电气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立志将来上大学学电气专业,做一名电气工程师。然而1988年高考却因总分差了几分落榜。“没考上大学,并不等于学不到大学里的知识,就是靠自学,也要修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全部课程;将来即使成不了电气工程师,也要成为一名拿得起放得下的有出息的电工。”王亮说。就这样他选择读了一所职高,读书时比其他人勤奋,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去自学电气专业的有关知识。“冬天,在采暖条件差的驻地工棚里我就裹着被子读书;夏天,在江南水乡驻地为躲避蚊虫的叮咬我就钻进蚊帐里读书。”通过不断的努力,1990年从职高毕业的王亮成为了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机电安装工程公司的一员,成就了他的“电工梦”。成为电工后的王亮一年约有300天时间在祖国各地安装施工,但仍然挤出时间来学习。王亮说,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之上的现代企业,需要的工人是既有专业技术知识又掌握高新技术技能的人才。而要成为这种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就必须多学习、多做事、多钻研。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的要求。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积累,王亮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赢得了领导、工友及用户的厚爱,1998年王亮被评定为企业电气工程师,2001年晋升为高级技师。

    勇于创想,敢于创造

    王亮所在的企业主要为冶金、港口、能源、矿山、工程、交通、航空航天、造船等国民经济基础领域提供重大成套技术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我所安装调试的重型设备,具有非常高的投资效益,所以用户给我们的设计、制造和安装调试周期都很短。为了适应市场,满足用户的要求,安装队伍常年加班加点突击生产,没有8小时工作制,没有节假日,连春节都常常在安装现场拼搏大干。”他想到设备的安装调试抢时间保周期光靠拼体力、拼设备不行,要有新办法。创新的火花就这样在他头脑中迸发。他设计出了一套散料装卸机械、港口装卸机械、焦炉机械和连铸设备电控系统安装调试的软件,使复杂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安装调试变得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王亮认为持续的创新也是来源于市场的压力,由不自觉变为自觉。“作为一名现代技术工人,不仅要继承老一辈产业工人身上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老黄牛”精神,更要有勇于创想、敢于创造的创新精神。”王亮说。




王亮所在企业工作的工人 (李旭摄)

    做一颗高强度的螺栓,坚守工作岗位

    王亮曾参与过很多中外合作的生产项目,早在2000年,就曾经有外国公司给王亮发来了年薪20万元人民币、首签4年合同的入职邀请函。但是王亮深深地知道,他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党和国家、企业培养的结果。当此国家、企业急需人才之际,必须把所学习、掌握到的知识和技能全部奉献给自己的祖国和企业。王亮说:“现阶段我们的物质待遇可能不如发达国家的员工,但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去做,我们的待遇迟早也是会上去的。我立志做一颗高强度的螺栓,牢牢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当时他果断谢绝了外国公司的邀请,继续留在了现在的企业。



王亮在教徒弟操作设备 (李旭摄)


    2012年王亮被自己所在的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聘任为机电安装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但他仍然“低头”走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攀比,始终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一名普通的电工。王亮还一直在带徒弟,他正在着手编制相关的检修手册,把电气、机械、液压等知识和工作经验总结记录下来,作为培训的教材,让徒弟们少走弯路。目前王亮已经培养出多名“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奋战在多个工程一线岗位,有效支撑了公司的创新和发展。

    何为工匠精神?王亮也有自己的定义。“工匠精神就是自强不息的创造精神和奉献精神,三百六十行,这种精神都必不可少。如果自己是一支蜡烛,就让这支蜡烛为企业的发展充分燃烧,为实现自我价值毫无保留地释放自身的能量。”王亮说。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