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
电视点播
广播直播
新媒体矩阵
宜昌将创新互联网+流通 改造传统产业
2016-03-30 16:52:55来源:市商务局责编:实习编辑
分享到:

   3月30日上午,市商务局召开“盘点十二五,决胜十三五”新闻发布会,就“十二五”时期全市商务经济完成情况和“十三五”时期全市商务工作谋划情况,向新闻媒体通报相关情况。发布会上,市商务局副局长杨子华向全市媒体通报商务事业“十二五”工作成效和“十三五”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商务领域工作取得突出的成就。(一)商贸流通实现蓬勃发展。一是经济体量实现倍增。“十二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4280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17倍,年均增长16.8%。二是市场体系日趋完善。香山福久源、水悦城等新兴消费中心日渐成熟,东站、东山等新兴商圈迅速崛起,夷陵广场、万达广场等传统商圈不断壮大。三峡物流园开园营业,金东山大市场、宜洋汽车后市场加快发展。三是电子商务亮点纷呈。宜昌正式获批创建全国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截至目前,全市现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家、示范基地1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1个,湖北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1个。
   (二)对外贸易实现稳步提升。一是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全市外贸出口首次突破20亿美元大关,年外贸出口总额稳居全省第二名。五年间,全市外贸出口累计达到107.4亿美元,是“十一五”的1.92倍,年均增长13.9%。二是出口主体逐步增强。截至目前,全市年出口总值超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3家,出口过亿美元企业达到9家。三是贸易市场继续拓展。全市出口国家和地区达到182个,较“十一五”末增加40个。四是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化工、机电装备制造、食品生物医药、农产品成为全市对外贸易四大骨干产业,对外承包工程项下的出口成为我市外贸出口增长新的亮点。
    (三)利用外资水平显著提高。到“十二五”末,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达到193家,投资总额47.48亿美元,合同外资14.53亿美元。“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新批外资项目达到66家,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77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68倍,年均增长率为11%。金三峡印务、东阳光药业先后在香港成功上市。
   (四)外经合作地位更加巩固。“十二五”以来,全市对外经济合作额始终占全省半壁江山,居全省第一位。五年间,全市对外经济合作额累计达到123.5亿美元,是“十一五”的3.8倍,年均增长率为30.5%。安琪、黑旋风、稻花香、兴发、宜化等公司加快境外投资步伐。出色地完成了由我市承担的中国政府援助非洲项目,得到了受援国及商务部的充分肯定。
   (五)口岸功能建设不断完善。口岸运力不断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市水运口岸累计完成进出口货运量和集装箱量分别达到1032.6万吨、49.63万标箱,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3倍和2.6倍。水运口岸加快建设。云池新港一期工程基本完工,二期工程大部分完成。宜昌东——武汉集装箱铁水联运启动,实现了宜昌陆港的互联互通。宜昌三峡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得国家批复,即将封关运行。三峡机场核心能力建设通过国家验收,荣获SKYTRAX四星机场,逐步开通宜昌至香港、台湾、韩国的航班,并实现外籍飞机执飞。
 

 
   “十三五”时期,市商务局将深入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精神,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机遇,推进商务领域供给侧改革,创新服务管理新方式,全面提升商务经济发展质效。
   (一)以重点产业为支撑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提振传统产业新优势。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大力创新“互联网+流通”。推动传统产业利用互联网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传统商贸流通的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化。推动商业购物场所业态创新,实现单一商业业态向商业综合体转型。打造新兴产业新动力。以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为抓手,以宜昌特色产品为载体,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会展经济,加快建设会展场馆和配套设施,精心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专业展会。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和服务外包,加快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引信息技术和服务外包企业落户。加快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和园区,提升仓储物流基础设施水平。
   (二)以平台通道建设为依托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全力争取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平台,加大宜昌片区申报建设力度,按照“围绕特色、突出优势、错位发展”的思路,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先进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中心建设、招商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和企业入住。适时申报建设综合保税区,探索海关特殊监管区“一区多园”运作模式。推进三峡机场全面开放,积极拓展国际航线,建设国际空港,打造中部地区空运枢纽。完善水运功能,推动云池口岸二期建设,拓展粮食进境等口岸功能,实现水运口岸二级升一级。依托“四大平台”和特色产业,强化外资项目招商,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借助境外中资园区和本地龙头企业带动,促进企业“抱团”“走出去”。
   (三)以改革创新为抓手打造监管服务新模式。完善内贸流通和开放型经济政策体系,强化“十三五”商务改革总体布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行政流程再造。优化外商投资改革,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推进“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商投资体制创新,实施“备案+审批”的管理新模式。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落实“行业主管部门+商务部门+外贸服务平台+外贸企业”的联动促进机制。构建口岸“大通关”协作机制。融入长江流域通关一体化,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进跨区域口岸协作,推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建设“电子口岸”,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建设全市商务企业综合服务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提供对内对外全方位企业公共服务,形成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相促进的服务体系。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