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
电视点播
广播直播
新媒体矩阵
写在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4周年之际
2013-03-28 11:06:48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编:晓风
分享到: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4周年。54年前的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雪域高原进行了以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为核心的民主改革运动,百万农奴翻身解放,获得了新生。西藏的历史由此揭开崭新的一页。如今,承沐着幸福阳光的300万雪域高原儿女正团结一致、奋力进取,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到2020年,西藏将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

    民主改革为现代

    化发展扫清道路

    旧西藏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没有自由

    旧西藏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呢?当时,只占西藏人口5%的“三大领主”——寺院上层僧侣、贵族和官家,占据全部土地和农奴人身,而占人口95%的广大农奴和奴隶却不占有土地和生产资料,没有人身自由,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压迫之下。

    极端野蛮、残酷、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政教合一制度已像油尽的灯火一样走向没落”。曾担任旧西藏地方政府噶伦的阿沛·阿旺晋美在20世纪40年代就说过,西藏“照老样子下去,过不了多久,农奴死光了,贵族也活不成,整个社会就将毁灭。”

    西藏不少从旧社会过来的人对当时社会的野蛮与残酷保留着清晰记忆。家住拉萨市夺底路的退休干部洛多沉重地回忆说,其父在当雄县给农奴主没白天没黑夜地干活,受尽苦难与折磨,几乎没有吃过一顿像样的饭,也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说到这里,洛多老人眼里盈满了泪花。

    长期以来,流亡到海外的“藏独”分子以“人间天堂”“香格里拉”等大肆美化旧西藏社会及其制度。西藏自治区社科院研究员王春焕指出,旧西藏的社会制度无法容纳、接受与发展以现代生产力为核心的现代文明,只能使西藏永远处于极端落后的境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藏民主改革运动使百万农奴在政治、经济和精神上得到翻身解放,实现了做人的权利,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也为西藏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西藏自治区党史研究室主任孙勇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十四世达赖及其追随者是旧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的垄断者和既得利益者。他们与西藏广大劳动人民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分歧和斗争的实质,始终是进步与倒退、统一与分裂的斗争。

半个世纪以来所

    取成就举世瞩目

    ■全面实现“两基”目标,覆盖率达100%

    自民主改革以来,西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特别是近年来,西藏的变化更为显著,发展速度也更快。2012年底,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95.58亿元,人均GDP突破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56元。

    民主改革前的西藏交通,仅有两条“大动脉”青藏、川藏公路,还是十八军进藏时修建的。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一条现代公路”。如今,一条条公路与国内外密切联系,每天进藏的航班120多架次,进出藏的客运列车达10多趟。同时,电话、互联网等现代化通讯工具随处可见。西藏不仅初步形成了以优势矿产业、建材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业为支柱的现代工业体系,而且许多地区农牧业生产实现了机械化、产业化……

    旧西藏90%以上的人没有自己的住房,农牧民居住条件极差。民主改革后政府为西藏老百姓盖新房,贯穿了建设西藏全程。2006年,西藏实施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和扶贫搬迁为重点的农牧民“安居工程”。截至2012年底,自治区累计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40.83万户,投资246亿元。210万农牧民圆了“新房梦”。

    西藏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民生领域全面改善。2012年西藏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100%。医疗方面,农牧区实现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医疗制度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覆盖。西藏还全面建立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为各族人民撑起一张“安全网”。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拉萨开始实施城市供暖工程,当年完成40%的供暖任务,预计今年年底基本实现城市供暖全覆盖。按计划,“十二五”期间自治区还将投资3亿元,在处于高寒地区的日喀则、萨嘎、仲巴、错那等7县2市试点集中供暖供气。

    社会稳定是发展

    进步前提和保障

    “有困难找警务站”成为百姓共识

    历届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都把稳定当做重中之重。新一届自治区党委领导班子,根据当前形势和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积极构建维护稳定长效机制,开创了西藏稳定工作的新局面。

    自治区主要领导同志强调,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是西藏工作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稳定是硬任务,是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就不可能有发展;没有发展就不可能有长久的稳定。

    为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历史、不忘苦难”,近期以来,西藏自治区加强新旧西藏对比教育,进课堂、进乡村、进工厂、进农牧区。一张张新旧对比的图片、过去的老农奴及其后代的现身说法,让人们对旧西藏的黑暗与落后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记者日前在山南地区曲松县采访时了解到,由下洛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就深受欢迎,历经半个多世纪不衰。

    2011年10月,西藏自治区开展“创先争优强基惠民”活动,2.1万多名干部奔赴西藏5451个行政村和居委会,担负起“建强基层组织、打牢稳定基础、寻找致富门路、进行感恩教育、办实事解难事”的光荣使命。一年多来,驻村工作队与驻地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为贫困户发家致富出谋划策,既带富了一户户人家,也温暖了一颗颗民心。

    “僧尼也是公民,同样需要爱护”。去年,西藏将在编僧尼纳入社保体系。年满60岁的僧尼均可领到养老补贴,让广大僧尼切切实实得到实惠。

    “便民警务站”的设立,是西藏自治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在市区(城区)重要路口、重点部位、复杂路段和群众关心的敏感路段建立“便民警务站”,实现了全区“网格化”管理布局。“有困难找警务站”成为西藏老百姓的共识,不仅密切了警民鱼水情,更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藏独”分子。

    明确同步建成小

    康社会任务措施

    确保“十二五”地区生产总值年增12%以上

    为确保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西藏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提出要确保“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西藏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在广大农牧区。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西藏各地(市)正在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扶贫脱贫等方面扎扎实实工作。以自然风光闻名于世的林芝地区,将旅游业、林下产业、藏医藏药等作为支柱产业,力争在2018年提前建成小康社会;阿里地区明确积极培育扶持糌粑、青稞白酒、果醋等农牧业特色产业,重点做好加工增值;昌都地区则要努力建成能源、有色金属、旅游等基地……

    抓项目落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西藏经济工作的中心。去年西藏共落实国家投资354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确保了180个项目开工,为今年更大规模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西藏的战略定位,西藏优先发展能源产业、高原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业、优势矿产业与藏医药产业等,在转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转变。

    推动生态保护与文化产业化建设,是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内容。自2009年通过《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以来,国家已在西藏投入150多亿元,建成47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37万平方公里,占西藏国土面积的34.47%。保护区的建立使西藏拥有的1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野生植物得到较好保护。此外,西藏还将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文化项目,真正使特色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在拉萨河南岸的次角林村,总投资300亿元的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整个项目完工后将极大地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手机版wap